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要闻导读

科技赋能 看国内首座反阔弧空间线型悬索桥——汶川紫坪铺特大桥如何建成

发布时间:2024-12-13 10:48
字体:
访问量:
来源:州交通运输局
分享到:

长期以来,国道213线、317线、350线作为进出阿坝州的重要交通枢纽,一直承载着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而在汶川境内,不少地方存在着“三线”交汇共用路段,导致境内车流汇聚,交通时常拥堵。为缓解境内交通压力,2020年,国道317线友谊隧道至映秀改扩建工程项目(简称友映项目)正式动工建设。经过四年多的施工建设,目前该段控制性工程——紫坪铺特大桥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为下一步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紫坪铺特大桥位于汶川县漩口镇紫坪铺库区,是国道317线友谊隧道至映秀段改建工程项目中的控制性工程。该桥是一座主跨485米的单跨组合梁悬索桥,桥梁总长589.53米,桥面宽度为14米。大桥在设计上采用了钢板组合梁和反阔弧空间缆,主缆从跨中到塔顶逐渐张开,形成V字形的索面,是阿坝州在建的首座悬索桥,也是国内首座反阔弧空间线型悬索桥。“目前,我们桥梁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完工,主要是对桥梁的湿接缝进行施工处理,为下一步护栏施工和桥面铺装做准备。”这些天,在紫坪铺特大桥的建设施工现场,施工工人在塔吊机的配合下,正在对桥梁的湿接缝进行施工处理。紫坪铺特大桥项目部总工杨科介绍,为推动大桥建设,施工方攻克多重技术难题,在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不利因素下,保障大桥如期顺利建成。

无施工通道

克服右岸桥墩施工材料运输难题

紫坪铺特大桥右岸(映秀方向)桥墩位于紫坪铺水库上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无道路通达,在施工初期,右岸桥墩施工材料无法运达,导致桥墩建设进展缓慢。

“我们在施工中克服了施工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安装运输缆索,把桥墩建设所需的物资运往对岸。”杨科表示,在连接紫坪铺大桥右岸的黄家院隧道未完工之前,大桥右岸桥墩材料运输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为确保工程建设任务,施工团队自主设计了“一锚两用”的物资缆和吊梁缆,以适应当前特定环境下的施工需求,保障右岸工程顺利推进。

图片

“高频重载物资运输缆索吊,解决了映秀岸无外界联络通道、物资运输困难难题。”紫坪铺特大桥项目工程部部长王海东介绍,在映秀岸的施工中,混凝土运输浇筑上,施工团队研究制定特殊方案,在实践中创新研究出了罐车运输+缆索吊装过江+自研小车横移运输+溜槽纵向运输的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案,有效解决了物资设备运输和大直径桩基混凝土高落差跨江运输浇筑的技术难题。

隧道狭小空间

克服散索鞍运输安装难题

紫坪铺特大桥作为单跨组合梁悬索桥,主跨长485米。如何固定主缆索是施工中的又一技术难题。而在主缆索安装前,隧道锚定散索鞍的安装尤为重要。在施工中,为确保大桥施工进展,施工方采取四个隧道锚同时开挖施工作业,深度达到80米,最深为100米。

图片

“大桥采用隧道式锚碇,其中隧道散索鞍作为悬索桥的重要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改变主缆的传力方向,将主缆分散为索股并分别锚固在锚碇上。”杨科介绍,紫坪铺特大桥在施工中研究了狭小空间隧道锚内散索鞍运输安装技术,设计了洞内水平运输、顶升旋转和纵向运输爬坡就位安装工艺,成功解决了洞内狭小空间重达69.216吨的散索鞍运输安装技术难题。

随着工程建设进展,2024年元旦期间,紫坪铺特大桥首根主缆索股顺利架设。杨科介绍说,为确保主缆索架设安装,项目部组织开展了外张空间主缆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和三维模拟演练,攻克了桥梁施工技术难题。施工前工人们利用先前运输缆索,克服高空寒冷天气和较大风力作业难度,建成了3.6米宽的施工作业猫道,开启了大桥上部结构施工作业面。

图片

“我们主缆索所有钢丝首尾相连,长度加起来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4。”杨科说,紫坪铺特大桥主缆索由上下游两根缆索组成,该缆索各设48根通长索股,单根索股长802米,而每根索股则由127根直径为5.3毫米的高强镀锌钢丝组成,长度加起来9777984米,约为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

紫坪铺特大桥的施工工艺流程涉及了多项专业技术挑战,包括复杂的施工环境、特殊的主缆设计以及受限的现场条件。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创新技术成功应对挑战。同时,在水库上方施工,为确保水库安全,施工团队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达到绿色环保要求。

“为确保绿色环保,我们项目团队优化了施工方案,在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的同时,施工中采取一边建设一边恢复的施工方案,减少对水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杨科表示。

图片

据悉,G317线友谊隧道至映秀段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2.77公里,其中汶川县境内约11.85公里,成都都江堰市境内约0.92公里。项目路线起于都江堰市龙池镇黄泥坡附近,与原G317线顺接,新建友谊2号隧道后利用既有国道线至汶川县漩口镇道班附近,设置紫坪铺特大桥跨越紫坪铺水库上游,并设置黄家院隧道穿越飞来峰至黄家院村后设映秀隧道穿越阮家山,于原映秀大桥下游约500米处结合城镇规划设置桥梁跨越岷江接城镇道路后接上G317线,利用原路至映秀镇烧火坪隧道附近,终点与G350线相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